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三章:诸侯之宴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卫君赐宴,谓之“诸侯之宴”,便是此时极高规格的“筵席”之一。

    “铺陈曰筵,藉之曰席。筵长席短,筵铺陈于下,席在上,为人所坐藉。”

    筵席二字均指铺在地上的坐具。不同的是“筵”是用粗料所编,直接放置在地上,“席”是用细料织之,贵人之席四周还缀以锦。

    天子和诸侯的筵席便是十分精美的,通常以锦帛所制,绣以纹饰,如此方能彰显身份的尊贵。

    起初筵席指的就是用来安坐的这两物件,后来便引申出宴会之意。

    说来,众人本就在各自的筵席之上坐而议事,此时开宴倒也方便,只需将卷牍稍做收敛,再整理下个人的仪容坐姿即可。

    卢布因先前自己无意识的无礼举动受了大夫的呵斥,如今更加打起精神来,却是将脑海中将原身所学之礼法努力回忆起来。有不懂的,则是偷瞧其他人的样子,亦步亦趋地学习着食礼。

    “凡进食之礼,左肴右被,食居人之左,羹居人之右。脍炙处外,疏酱处内,葱片处右,酒浆处右。以脯俗置者,左朐右末。“

    卢布按此回忆所言,将饭食放在了自己的左手边,又将汤羹和酒放在了自己的右手边,正好方便顺手取拿。

    春秋时代乃是分餐制,每个人的案几上都会放有自己应得的食物,只需低头吃自己面前之餐即可。不过按照地位的尊卑,众人面前食物的数量是有不同的。

    “天子之豆(盛食物的高脚器具)二十有六,诸公十有六,诸侯十有二,上大夫八,下大夫六。”

    卢布抬眼去看,果然卫君姬申作为诸侯前面摆放着十二个菜肴还有羹汤。而其下首的宁石两位大夫则是八个菜肴和羹汤,其余大夫则是六菜一羹。而卢布面前摆放的是四菜一羹,四菜分别是鱼、烤肉、炙肝和酱肉,倒是和士人的待遇相同,也算是一种优待。

    而卫君面前的十二道菜中就有羊、狗、鸡等许多菜肴。

    地位阶级不同,除了食物的数量不同,众人连食盘的形状和高度也是不一样的,处处显示着尊卑之分,地位之别。

    当然春秋也同样有尊老之仪,所以又有规定“六十者三豆,七十者四豆,八十者五豆,九十者六豆,所以明养老也”。华夏毕竟是礼仪之邦,老年人在哪个朝代都是受尊敬的。

    菜肴陆续奉上完毕后,那些大夫、公子身边还有宫女跪坐一旁进行服侍,做些添酒之类小事。而卢布自然是没有这待遇的,只能一个人小心谨慎着。

    上首的卫君姬申率先举起了铜爵(青铜酒具),做了一番欢迎之词。先敬了许穆夫人这位远道而来之客一杯,至少这位国君场面上还是做的不错。

    许穆夫人也起身致谢,对饮了一杯,对着国君一番感谢,坐下后自有侍女为其满上空杯。

    国君又举起爵来敬众人,道:“卫国国事艰难,今日之宴一切从简,宴间也无诸侯之乐可给大家助兴,此乃孤之失礼也。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同样举起手中铜爵言道:谢过国君今日之宴,愿与国君共度时艰,复兴卫国。

    说完皆一饮而尽,算是还了一杯,如此在卫君的微笑示意下,方才正式进入到个人的用餐阶段。

    西方中世纪的贵族们有用餐礼仪,春秋时代的士大夫们自然也有,而且同样的繁复。

    卢布看着眼前案几的餐具:“匕”、“匙”、“叉”,还有“筷”,一时都有些梦回前世中世纪的感觉。

    是的,刀叉餐具不仅是西方独有,早在春秋时代,甚至更早,我们的华夏先民就在使用了。后世考古出土的骨叉早就证实了这点,不过这些卢布却是不知道的,此时见了大是好奇。

    好在他毕竟出身卢氏,关于这些餐具的正确使用之法,有原身的记忆在,只要认真回忆就好。

    “饭黍毋以箸。”

    这是说吃黍饭时不要用筷子,食饭必得用匙。还好没自以为是,于是他刚拿起筷子的手又放下了,换了匙。

    筷子的制作毕竟简单,用料大多竹木皆可,此时反倒是庶民们常用的多。

    “羹之有菜者用梜,无菜者不用梜。”

    梜也是筷子的意思。羹中有菜,则可用筷子取食。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,直饮即可。

    诸如此类,不可胜举。详细地指引着卢布烤肉该怎么吃,鱼又该怎么吃,何时用刀,何时用叉等等。

    一顿饭吃下来,卢布感觉自己都有些用脑过度,好在此后再无差错。

    虽然此时缺少后世许多调味料,也就酱肉等酱菜味道尚可,其余的菜肴在卢布吃来都有些寡淡。不过毕竟是国君之宴,有此经历,可以让高氏兄弟们羡慕好几天了,这都是以后可以对自己子孙吹牛的资本。

    不过对卢布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